“人民網9月25日報道,近日伊朗境內的諸多工業企業遭遇了一種極為特殊的電腦病毒襲擊。知情人士稱,這種代號為“震網”(Stuxnet)的“電腦蠕蟲”侵入了工廠企業的控制系統,并有可能取得對一系列核心生產設備,尤其是發電企業的關鍵控制權。廣受西方關注的布舍爾核電站也是“震網”蠕蟲的重點“關照對象”。
香港《明報》報道,“震網”(Stuxnet)是一種計算機蠕蟲,專門針對工業巨擘西門子生產的監控和數據采集系統(SIMATIC WINCC)。與以往發現的大部分計算機病毒其中一大分別是,它會潛伏在USB手指中傳播,毋須鏈接互聯網便可在工廠內部計算機系統之間穿行。
新華網報道,白俄羅斯一家安全公司在今年6月首先發現Stuxnet,其后許多計算機專家加入追蹤,他們認為,這種蠕蟲可能自去年就開始傳播。據全球最大網絡保安公司Symantec初步研究,近60%的感染發生在伊朗,其次為印尼(約20%)和印度(約10%), 阿塞拜疆、美國與巴基斯坦等地亦有小量個案。
計算機安全專家在對“震網”的病毒進行了深入分析后發現,這可能是全球第一種投入實戰的“網絡武器”。新病毒采取了多種先進技術,具有極強的隱身和破壞力。只要電腦操作員將被病毒感染的U盤插入USB接口,這種病毒就會在不需要任何操作的情況下,取得工業用電腦系統控制權。”
自動化軟件被譽為自動化系統的“靈魂”,目前“震網”(Stuxnet)病毒對伊朗核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破壞,其切入口就是系統的監控和數據采集系統,俗稱上位監控軟件。伊朗布舍爾核電站的上位監控軟件由西門子公司提供,是西門子的重要品牌SIMATIC WINCC。
該病毒可通過U盤傳播,自動識別攻擊對象,具有極強的隱身和破壞能力,可以自動取得自動化系統的控制權限,從而竊取保密信息、破壞系統運行,甚至控制系統的運行等。“震網”(Stuxnet)病毒的出現和傳播,威脅的不僅僅是自動化系統的安全,而且使自動化系統的安全性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目前我國的大型項目和工程,水利、核電、交通、石化、鋼鐵等,絕大部分采用國外品牌的自動化軟件,其中包括西門子的SIMATIC WINCC。業內人士擔憂,一旦“震網”(Stuxnet)病毒流入黑市傳播,后果將不堪設想。
伊朗布舍爾核電站的遭遇為我們敲響警鐘,為防止和減輕類似“震網”(Stuxnet)病毒對自動化系統的破壞,提高系統安全性,尤其提高關系到國家戰略和安全的大型項目安全,可以考慮以下幾點措施:
首先在關系到國計民生與國家安全的重大項目中,對國外品牌的選擇需要更加謹慎,并對中國自主研發的產品有足夠的重視。許多國家對引進國外產品帶來的國家安全隱患都十分重視,比如印度對中國某電信設備提供商進入其市場設置種種阻力。其次,在同類項目中,可以分別采用不同品牌、不同技術,“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以分散風險。再者,國內的組態軟件研發廠商需要更加重視軟件的安全性,尤其提高軟件在大型系統、復雜系統和特殊系統的中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中國自有品牌自動化軟件的發展任重而道遠。國產軟件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在某些方面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國外品牌,尤其在對新出現的IT技術、通信技術等的采用與應用方面,有著很強的后發優勢,用戶應當提高對國產品牌的信心。作為軟件供應商則應該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深入了解用戶需求,開發出更適合本土項目需要、更貼近中國人學習和操作習慣、并且具有更高安全性的國產自動化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