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19日,后疫情經濟復蘇時期,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CIIF 2020)的成功召開,無疑為整個制造業打下了一針強心劑。這場一年一度的工業盛事,共吸引了2000多家參展企業。作為工業數字化的頭部企業,施耐德電氣以“綠色智能制造 創贏數字化未來”為主題驚艷亮相,并通過現場“從咨詢到落地”的綠色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的全方位呈現,向整個工業界展示了自身對工業未來發展篤思的成果。
2020年已走入后半程,中國經濟的韌性在疫情的考驗下愈發彰顯。而提起抵抗不確定風險的韌性,企業數字化技術的改造和儲備至關重要。作為工業領域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頭部供應商,本次參展,施耐德電氣為參觀者呈現了工業自動化、能源管理、工業邊緣計算和全生命周期服務解決方案,以及涵蓋流程工業、離散工業以及混合工業的綠色智能制造實踐。
在展會期間,筆者也有幸采訪到了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以及施耐德電氣中國區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業務總監顧俊。施耐德電氣對全球供應鏈的變革有哪些思考?如何用數字化手段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施耐德電氣都已經用行動為我們做好了榜樣。
數字化保障供應鏈穩健運行
2020年,疫情不僅造成了人員缺席的停產窘境,對于產業和企業的供應鏈來說也是一次大考。顧俊表示:“這次的大考分數高低并不取決于今年,而是取決于我們以往多年的積累和沉淀。”這一年里,施耐德電氣通過智能化的供應鏈管理,從容面對了疫情下的嚴峻挑戰。強韌的智能化供應鏈是如何發揮功效的?在數字化技術的賦能下,利用實時信息監控和云技術,施耐德電氣成功打造了精益化的供應鏈。顧俊解釋道:“數字化技術在供應鏈管理層面,不僅助力了精益生產,將業務流程精減和標準化,還能充分提高設備綜合利用效率。”
簡單來說,通過設備的運行參數的實時反饋,工廠的預測性維護能將非計劃停機的事件變成計劃停機,最大程度降低宕機損失。通過聚焦“短鏈系統、合作共生、數字化賦能、綠色可持續”四個方向,施耐德電氣也在2020年Gartner評比的全球供應鏈前25強當中位列第四,并繼續保持工業制造類企業當中的第一名。
作為國內的智慧燈塔工廠,以施耐德電氣武漢工廠的復工復產為例,在疫情期間,數字化技術能對客戶定單的優先級進行協調,并做到合理和最優的資源分配,這也讓整個工廠僅用了兩個月不到的時間,產能達到并突破100%。除此之外,協同全球的200多家工廠,近100家物流中心的資源配合,施耐德電氣對疫情沖擊做了充分的準備,這一出色的表現也為用戶提供了優秀的借鑒范本。
四維融合,洞見綠色智能制造的先機
不光是對于供應鏈的影響,數字化的利好其實早已席卷到制造業的每一個角落。龐邢健表示:“面對不確定性,數字化已經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力的有力工具,施耐德電氣及生態圈合作伙伴非常愿意借工博會這一舞臺與行業同仁共享綠色智能制造的實踐,向處于數字化轉型各個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借鑒,推動中國工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
從多年前“能效+”戰略的提出,施耐德電氣就一直走在數字化、智能化領域的前列。今年8月,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也在云端完美落幕,會上反復強調的“四維融合”理念,即從能源和自動化融合、從終端到云端垂直維度的整合、全生命周期數據的融合,以及從廠級管理到企業級集團級的管理的維度實現數據打通,令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無論是針對數字化咨詢與方法論的“先醫后藥”,還是看似另辟蹊徑的“綠色智能制造”,都是這些年來施耐德電氣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出的理念。龐邢健解釋道,雖然說法各不相同,但在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政策的影響下,用戶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涵其實也在不斷豐富。施耐德電氣一直保持著對工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并將不斷充實和完善理念,賦予客戶更多價值。
此外,近年來,能源管理體系也漸漸加入到了數字化轉型的大軍中,這也有望進一步提升離散、混合和過程工業用戶的韌性。龐邢健就“綠色智能制造”的理念補充道:“施耐德電氣所提出的綠色是一個泛綠色的概念,這涵蓋著企業的能效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因此,這就不單單要求企業在經濟上提升效能,更要心系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使命,而這一理念的前瞻和正確性也在“綠色·智能制造”的國家政策倡導中得到了證實。未來,施耐德電氣還會持續推進綠色智能制造和企業“四維融合”的工作。
云邊協同,挖掘無限潛能
眾所周知,在不同的行業中,想要實現“四維融合”,企業還需要很多新技術的支撐。除了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孿生技術外,龐邢健表示,近年來施耐德電氣在IT、OT融合上也有很多新動作,比如現在的新系統都已全面支持OPC UA等。的確,新技術的誕生勢必會在各行各業掀起巨浪,5G、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話題持續升溫,給用戶和供應商都帶來了非常多的機遇和挑戰。以5G技術應用為例,企業在OT層面將有望獲取更大的數據量,而海量數據將為云與邊緣端帶來深遠變革。
5G加速了數據采集、傳輸和可視化呈現的進程。在工業領域,龐邢健強調:“應對新技術的沖擊,施耐德電氣提出要做好云邊協同,在未來,隨著邊緣側計算能力顯著提升,以及AI技術在邊緣側數據分析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企業的運營、設備管理、故障預測性維護等工作上,設備端需要跟云端建立更好的協同。”龐邢健還表示,目前,有一些用戶已經開始部署5G技術,但大部分還是在IT上作取代,還沒有真正將其用在OT應用層面上,因此未來還有非常多值得挖掘的價值。當然,5G的沖刺賽道才剛剛打開,良好的生態圈建立還需要自動化廠商、IT廠商以及CT通信技術廠商找好定位、齊心協力,針對更多的應用場景,解決技術應用的深入問題。
始終如一的開放,協作共贏的未來
面對全球化經濟與協作局面的敲定,不光技術與技術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也需要具備更大的開放性。龐邢健表示:“在技術領域,施耐德電氣始終是走在最前沿的廠商之一,無論是在20世紀90年代首次提出透明工廠,還是后來支持開放總線協議,施耐德電氣一直非常強調開放性。”數十年來,施耐德電氣建立了廣泛的人脈和合作生態圈。在以鋰電池行業為例的離散行業中,施耐德電氣與寧德時代、宜賓鋰寶等新能源領導企業合作,為用戶打造了圍繞綠色智能制造的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在以石油化工為代表的流程行業,施耐德電氣助力海南煉化、三寧化工等能源企業,實現建設及生產控制的全面數字化,保障了石化生產的“安穩長滿優”。
本次展會現場展示的EcoStruxure Process Expert,更是針對更豐富的行業需求而推出的全新產品,施耐德電氣希望為更多垂直行業的建設添磚加瓦,為其全生命周期提供卓越的價值表現。除此之外,展會現場還有Harmony P6 全新定制化工控機、Modicon 新一代交換機等新品的首發,以及新一代預智低壓成套設備、智能高效的中壓設備、膠囊數據中心、IT基礎設施數字化平臺等明星產品的實景展示。
在華深耕的這些年里,施耐德電氣用高效、可持續解決方案的大船,裝載著工業企業生產運營的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和綠色化的希望,而信心與信任,也成為用戶與伙伴給與施耐德電氣最好的支持與回饋。無論是數字化轉型方法論的更迭演進,還是旗艦產品升級的碩果,我們都能從中察覺,施耐德電氣擁有對工業未來前瞻的遠見,以及與用戶合作共贏的廣闊胸懷。這讓我們有理由更加期待,施耐德電氣未來在技術、平臺等領域的創新與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