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路隧道工程總投資達16.55億元,總長度2.5公里。隧道連接浦東的東方路和浦西的大連路,分“一來一去”東、西兩條隧道。

大連路隧道的建設在國內首次實現兩臺超大型盾構同時在兩線隧道推進,使建設總工期壓縮;同時,大連路隧道工程也是國內第一次在兩線隧道之間設立連接通道的工程。
上海新一輪穿越黃浦江工程規劃的“三隧一橋”是大連路隧道、復興路隧道、外環路隧道和盧浦大橋。大連路隧道在2003年2月全線貫通。
大連路隧道是為緩解交通擁擠,完善上海城市道路網而新建的越江隧道,是連接浦西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重要樞紐。整個隧道為雙孔雙向四車道盾構式,每條車道寬3.75米、高4.5米,設計車速為40公里/小時。監控系統是整個隧道管理的中心,下設中央計算機、設備監、交通監控、電視監控、程控交換、消防、廣播系統等,是一套高度集成化的管理控制系統,總體協調著所有系統的運行。
網絡拓撲

關鍵設備

工業以太網卡軌交換機RS2-FX/FX
項目細節
系統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模式,共分為三級網絡結構:

•上層采用基于NT平臺和交換式快速以太網的管理信息網;
•中層采用基于ControlNet光環網的設備控制網;
•下層采用基于現場總線式的現場設備網。
現場設備的運行信息、實時數據通過現場總線匯集到區域控制器(ACU)和設備監控站端機(RTU),實現設備的實時監視、控制;同時,設備狀態和控制的實時信號發送到設備控制網,經光環以太網,傳到上層管理信息網的I/O服務器中的實時數據庫,便于監控系統的整體協調和管理,I/O服務器將定時的把歷史數據通過快速以太網存儲到中央數據服務器中的數據庫管理系統,以供各個工作站調用和查詢管理。
•管理信息網:設置于大連路隧道控制中心內,采用標準TCP/IP協議和以太網技術,實現控制中心內部各系統工作站和服務器之間的數據通信。
•設備控制網:設置于大連路隧道內,采用標準TCP/IP協議和光環網,負責將區域控制器和設備監控站端機所采集的信息和控制信號傳送給管理信息網上的工作站。
隧道管理信息網具有以下特點:
•以快速ETHERNET方式組建交換式局域網,采用TCP/IP通信協議;
•具有較高的性能價格比;
•技術成熟與高可靠性;
解決方案
·系統的設備控制網網絡方案根據各個通信節點站的位置、環境特點和性能要求,采用Hirschmann工業以太網設備,組成HIPER-Ring超級冗余環結構
·交換機采用卡軌式安裝的工業交換機RS2-FX/FX
·控制中心交換機與8個外場交換機之間通過多模光纖組成百兆冗余環網的高可靠性網絡結構
·下層終端設備可就近通過RJ45網口接入到卡軌式工業以太網交換機
系統需求
·工作環境相對比較惡劣,可靠性要求高
·結構結單,易操作性
·要求網絡具備多重冗余和高可靠性
·要求產品應用廣泛,在市政交通行業有豐富的經驗,具有極佳的知名度
·嚴格的安全管理
·統一的網絡管理功能
·數字化網絡,集成的“三網合一”功能
為什么選擇赫思曼
·高可靠性,工業級標準設計
·網絡配置高彈性,豐富的選擇余地
·多重冗余性能
·嚴格的網絡安全性
·赫思曼特有的HIPPER-Ring超級冗余環
·完整的工業網絡解決方案
·豐富的安全配置
·易操作和實時優化的管理
·開發過程的高度靈活性
·赫思曼在市政交通行業的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