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概念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已經被提出,但發展緩慢。進入21世紀后,伴隨著智能制造技術和成本條件日趨成熟,加之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智能制造市場在全球出現了爆發式增長。為了加快推動中國的智能制造發展,深入貫徹國家政策,加速實施《中國制造 2025》和“互聯網+”行動,由工信部裝備工業司與易往信息組成的專家組,整合各方資源,聯絡各地方經信委,陸續組織開展智能制造地方診斷服務工作,一方面幫助地方智能制造企業找出發展問題,并提供相應優秀系統解決方案,促進區域智能制造發展;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研究總結地域性的智能化轉型發展問題,進而為全面推進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提供有力參考和指導。
當前,河北省智能制造的發展和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自河北省委確立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構建智能制造產業體系以來,探索推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業態,全面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水平,實現由“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轉變,將成為重要目標。河北作為首都副中心,到 2020 年,全省要形成較為完整的智能制造產業體系,選擇具有智能制造基礎和帶動作用的企業,緊扣關鍵工序自動化、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供應鏈管理智能化,分類創建離散制造、流程制造示范車間,引領工業企業全面推進智能車間建設,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效益,目標培育省級數字化車間 300 個。
為協助河北實現智能智造目標,4月9日至11日,由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易往信息組成的專家團,對河北省石家莊、保定、邢臺、邯鄲、唐山、秦皇島等市的22家制造企業,圍繞管理模式,在智能制造設計、生產制造、管理、服務及信息采集、控制等環節進行點對點診斷。本活動在國內尚屬首次。

如今,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突破,已為制造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提供了足夠的土壤和想象空間。隨著“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的全面實施,我國工業正在加速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智能制造已成為推動我國制造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質造昂首邁進。我們看到,一大批的優秀制造企業勇于創新,積極推動兩化深度融合,擁抱智能制造,上下一心拼搏進取,獲得驕人的成績,從全國成功打造的眾多智能工廠項目可見一斑。然而,通過此次診斷活動,我們也敏銳的發現,在我國智能制造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中,有不少制造企業在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過程中遇到許多新的問題與需求,根據行業、區域、企業規模等因素的不同,出現的問題也各不相同。比如,大部分企業生產現場設備很難進行系統集成,軟件系統匹配性差;由企業整體自動化程度不高造成的生產短板,致使裝備制造業與應用產業之間的“最后一公里”無法打通;無法監控生產過程并及時掌握進度;生產管理混亂致使企業人工成本增加;企業生產控制層與計劃層的隔絕造成企業生產效率低下等。

這些問題不僅僅是個別企業實現智能化改造升級的攔路虎,也是制約我國整體智能制造發展的大問題。在國內外大環境變化莫測,新政策連續出臺的新階段,制造企業要實現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以及轉型升級,對智能制造必須要有全新認識和通盤考量。易往信息作為我國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領先企業,憑借專業的技術服務與豐富的行業經驗,助力眾多制造企業實現智能化改造升級。尤其對我國本土制造企業的發展有著獨到見解與深刻認識。在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關鍵時期,易往信息以診斷專家的身份積極參與此次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牽頭組織的河北企業智能制造診斷活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促進地方制造企業實現智能轉型升級做出重要貢獻。此次調研,易往專家組不僅為所調研企業診斷出其“癥結”所在,還為他們開出切實可行的良方。在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制造過程中,易往信息主張從企業決策、運營、生產、智能裝備四大層級整體規劃,在實施方面應量力而行,充分結合企業自身的規模、運營模式、生產特色等因素,從實際出發,逐步補強短板,最終實現智能化改造。企業生產是制造企業的立身之本,也是實現智能制造的核心。在智能工廠改造中,MES系統、APS系統仍然是應用最廣泛且最為有效的工業軟件之一,尤其對于自動化程度不高的制造企業效果顯著。在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易往的FlexEngine-Apollo智能生產執行系統、FlexEngine-Athena高級計劃與排程系統等產品,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按訂單驅動,拉動式生產,減少在制品庫存,消除浪費;結合企業的產品和生產特點,持續提升生產、檢測和工廠物流的自動化程度。對于小批量、多品種的企業,幫助其建立智能制造單元;減少工廠自動化生產線和裝配線冗余,避免由于關鍵設備故障而停線造成的成本增加和低效等。
此次診斷活動取得顯著成效。河北調研只是我們的起點,今后,我們將繼續配合工信部裝備工業司進行后續的活動,通過解決地方智能制造企業出現的發展問題,推及全國,讓更廣泛的地區和企業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