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光的鐘點再次響起時,公元2015年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他本該平平凡凡,但歷史似乎和我們開了幾個的玩笑,幾個新的思潮和觀點為他渲染上鮮艷的色彩,他對于制造業的意義變得非同一般。互聯網工廠,其代表著萬物互聯的新型生產模式,正逐漸重塑著制造業的形態,從此制造業進入“智能”時代。
當文明的曙光初次照射進人類的種群時,我們沒有想到今天我們能獲得如此成就。我們曾在刀耕火種中逐水草而居,無數民族崛起而又湮滅,我們認識和改造這個物質世界的能力在不斷的變強。時至今日,我們甚至能夠實現機器與機器的對話,這完全得益于互聯網工廠的大范圍興起。互聯網工廠是一個時髦的新詞,是“互聯網+制造”碰撞后的新事物,其核心就是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工程,講獨立的工廠與互聯網有機的聯系起來,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目前,互聯網應用多半是在營銷、售后服務、采購等環節,以后在制造環節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會有更多的應用,將會給現有的生產方式帶來顛覆性或者革命性的變化,網上下訂單,線下制造個性化產品就成為未來的趨勢。易往信息總經理陳寧認為“互聯網工廠”主要包涵以下四個維度:“脫離物理形態的束縛,以信息的形式存在;重視個體的差異性,精密生產要求變高;“萬物互聯”以及“數據為王”。
第一個維度簡而言之就是云制造,它被認為是智能制造發展的未來形態和趨勢。企業所有的生產設備的管理程序都可以掛到云端去,那么在云端可以連接設備,設備與設備之間可以通訊,設備跟生產線之間可以交換信息。未來,企業要生產產品,只要在云端把需要的設備連接在一起,可以通過WIFI,無線,有線的等方式,然后將生產程序從云端灌到這些生產設備中,灌到生產流程中,來生產企業需要的產品。生產完了之后,企業又可以把這些程序回收到云端。下次企業又要生產另外一款產品的時候,因為工藝路徑不同,企業又可以把這些設備重新進行連接搭配,再把生產程序灌下去,進行生產。
天下大勢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制造業的發展也經歷了這么一個階段,從最開始的分散的小規模手工業勞動到集群式的大規模生產,解決的是生產效率低下、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同時小規模的生產也沒有更多的資源對市場的需求和風險作出及時的反應和應對,在工業3.0時代,大規模的自動化流水線生產成為所有大型生產企業的標配。大規模的生產所帶來的物質的極大豐富給了人們更多樣的選擇。然而人類的欲望真是無窮無盡,當基本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人們總是會向更高層級的需求邁進,這是個體性的差異開始放大,人們又開始追求性能優良、符合自己的產品,生產企業又得從規模同質化的生產向個性化生產轉變。
而關于大數據分析以及物聯網的運用陳寧先生認為:未來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出客戶可能會在近期購買一輛新車,然后把推薦信息發送給客戶。客戶可以按照自我喜好,從移動端進行個性化定制這輛車,給到工廠;工廠接受到客戶訂單后,從計劃--BOM清單--采購清單--安排生產排程--MES--WMS--TMS--用戶手中。這期間的工廠生產包含云制造的概念。同時MES是工業4.0的核心。未來是一體化平臺的運用 ,生產企業用一套系統就夠了。把財務管理系統、人力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系統等整合起來,不再有信息孤島,因為企業管理是一個整體。
信息化軟件開始在制造領域逐漸嶄露頭角,各個國家也開始發布相應的政策鼓勵相關產業的發展,美國和德國無疑是跑道上暫時的領跑者,信息網絡技術和高超的制造水平分別是他們的優勢,我國在這段征程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好有像易往信息這樣的企業,始終堅持獨立研發,自主可控,為企業打造透明工廠,實現智慧制造,助你在新紀元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