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概述
川西北氣礦江油作業區生產信息化建設項目旨在對江油作業區及所轄的單井站、中心站以及集配氣站進行信息化建設和改造,以提高江油作業區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并且為氣礦DCC和西南油氣田分公司數據平臺的建設提供數據來源。
江油采氣作業區位于四川省江油市,主要擔負著中壩氣田的開發管理和向39個用戶供氣工作。中壩氣田于1973年8月正式投產,有須二和雷三兩個氣藏(其中雷三氣藏屬高含硫氣藏,每立方米天然氣約含硫化氫110克),可采儲量186.3×108m3,至2011年5月底,累計產氣165.2×108m3,采出程度88.7%。作業區現有各類井站、站場40座,其中集配氣站6座、雷三增壓中心站1座、集氣站3座、水處理站1座、注水站4座、含硫單井8座、非含硫井17座,各類采氣井43口(包括1口觀察井和2口停產井)。
二.系統設計
本項目中結合力控科技多年來在油氣田生產自動化、信息化建設的工程經驗,實現了單井站、集配氣站、作業區生產數據的自動采集和傳輸,視頻和圖片的實時監控和傳輸,以及生產數據和視頻圖片的斷線續傳功能,實現了監控層生產數據和視頻圖片在同一監控系統的融合,為DCC的生產數據采集和視頻圖片傳輸預留了通訊接口。
通訊網絡采用自建光纖和ADSL網絡結合的方式,實現生產網絡和辦公網絡的物理隔離,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業區監控系統作為氣田整個工程的監控核心,為各個站場自動化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控制系統提供了一整套解決方案??刂葡到y采集各種屬性信息進行遠程數據庫管理,實現實時控制、預警及預報功能。系統目標有:
1) 實現對各控制系統集成化管理。系統數據庫的設計及信息的處理充分考慮了信息共享和防止信息冗余,同時保證了信息的一致性。
2) 充分利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最新成就,實現各控制系統監控數據的動態管理。
3) 根據氣田的技術規范、標準、作業規程等有關規定,提出定性、定量的參數設置方案,并建立數值模型,通過數理分析、評價、判斷、提醒、報警等技術方法構建重大災害辨識預警監控數字化應用系統,解決現有系統對管理信息覆蓋面不足、兼容性不強以及功能欠缺等問題。
4) 實現生產全過程的實時監測、監控,且直觀可視。
5) 實現危險源的辯識、評價、預測、預報。
6) 實現對生產過程現場管理人員行為的督導和規范,堵塞和防止安全生產管理漏洞,即實現了"規范管理,責任到人"。
7) 根據監測、監控的參數,實現分類、分級報告和報警。
8) 系統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可以方便的根據需要進行系統的更新和升級。
9) 系統操作簡便、人機界面友好。即考慮了專業需要,又考慮了交互性和易用性。
三.架構設計
系統按層次結構分為單井站-中心站/集配氣站-作業區三層網絡架構,單井站的生產數據和視頻圖像通過光纖或ADSL網絡上傳到中心站/集配氣站或者直接上傳到作業區,中心站/集配氣站的生產數據和視頻圖像通過光纖或ADSL網絡上傳到作業區;大修項目井站的生產數據和視頻圖像首先通過CDMA無線網絡上傳到作業區的服務器,然后通過以太網傳到數據監控工控機。
具體的網絡架構如下圖所示:

四.系統功能
4、1 監控畫面展示
使用力控科技eForceCon組態軟件的畫面組態工具,按照西南油氣田分公司的技術規范要求,根據各個場站實際生產工藝圖制作生產工藝畫面,并且將溫度、靜壓、流量等實時數據呈現在生產畫面中以便操作人員實時查看。


4、2 生產報警及事件記錄
系統可實時顯示并記錄當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報警信息,如流量/壓力的超限、儀表工作電源不正常、閥門工作異常、通訊故障等報警信息。
此外調度中心系統具備嚴格的權限管理功能及操作跟蹤功能,記錄所有用戶操作過程,對出現的系統安全問題提供調查的依據和手段。



4、3 生產報表
本系統統計各單井、中心站的油壓、套壓、溫度和流量等數據,自動生成符合分公司規范的產量日報、產量月報、計量日報和計量月報。

4、4 趨勢曲線
為方便操作人員查看及分析生產趨勢,本系統包含實時曲線和歷史曲線相互切換的功能,同時操作人員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兩個或者多個數據進行趨勢對比,為生產調度提供可靠依據。

4、5 實時視頻及防入侵報警
采用??低暯M件查看場站實時視頻,同時操作人員可以通過軟件自動的云臺控制現場攝像頭來達到查看需求。
各個場站布置有防入侵系統,當現場有外來人員入侵時,本系統發生報警提示并且記錄入侵視頻圖片。


五.結語
使用力控科技的eForceCon Server V2.0軟件制作的作業區監控系統,作為江油采氣作業區整個工程的監控核心,為各個站場自動化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控制系統提供了一整套解決方案。本系統采集各種屬性信息進行遠程數據庫管理,實現實時控制、預警及預報功能,使作業區調度人員工作簡單化,同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