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制造業中有一些這樣的現象:一家急需大量產業工人的企業,招聘一年后連三分之一的員工人數都沒有達到,例如河南富士康;一些勞動強度大且危險的工作已不適合由人去完成;在產能過剩的行業,像鋼鐵、煤炭,企業面臨在產業重新洗牌中求生存。未來,制造商靠什么來解決“用工荒”,保證生產的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率?這個時候就需要機器人,需要數字化制造。
據有關統計數據,2013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器人市場,中國機器人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從最早的以汽車為代表的幾個“高大上”行業逐步向消費品行業發展,從原先的高端應用行業逐步向低端應用行業發展。而經過多年的努力,國產機器人產品雖然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有一個長足的躍進,但在市場占有率上,外資品牌還是有絕對的優勢——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2013年中國機器人新的裝機量是37000多臺,國內企業提供的機器人裝機量僅9500多臺。未來,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如何實現技術的突破從而嘗到更多市場的香餑餑呢?2014年9月底,控制工程中文版記者參觀了國內工業機器人領軍企業新松機器人的沈陽工廠,并從與新松、施耐德電氣在并聯機器人項目合作的交流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圖片注釋:左上施耐德電氣事業部OEM銷售副總裁龐邢健、右上施耐德電氣機器人業務發展產品經理的吳玉華、下圖新松機器人軌道交通事業部總經理邱繼紅
隨著2012年并聯機器人生產授權全球解禁,國內外機器人制造商紛紛逐鹿并聯機器人市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新松將自身在機器人領域的研發實力和施耐德電氣基于PacDrive3平臺、具有技術優勢的機器人解決方案相結合,為垂直行業用戶深度定制更有針對性的工業機器人行業解決方案——一個從頭到腳、每一個部件都是為了中國制造業服務的機器人。
施耐德電氣機器人業務發展產品經理吳玉華向記者介紹,施耐德電氣的工業機器人方案基于PacDrive3高端運動控制平臺,通過軟件庫中的各種轉換模型、控制模塊以及豐富的功能,用戶可以方便地在PacDrive3平臺上集成并聯機器人以及第三方機械等多種不同結構的機械手,滿足OEM設備的多樣化需求。在與新松機器人的合作中,施耐德電氣在硬件上的開放性和軟件上的行業專業性能為客戶帶來了價值——施耐德電氣充分利用基于PacDrive3高端運動控制平臺,實現高集成的“多臺機器人聯動”,即一個控制器協調多個機器人,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針對行業需求,施耐德電氣與新松機器人的研發團隊根據中國行業特點對機器人解決方案的軟件部分進行定制,讓新松并聯機器人方案的操作界面更加友好,功能塊上更易實現。比如,施耐德電氣開發的HMI,無需通過坐標系轉換,可以一次性實現物品坐標系的標定。
據了解,此次新松機器人與施耐德電氣的合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松機器人軌道交通事業部總經理邱繼紅談起了與施耐德電氣的合作淵源:“新松機器人跟施耐德電氣的合作,可以追溯到很長時間之前。施耐德電氣是一個全球領先的工業控制系統產品的供應商,而在新松機器人很多工程項目中使用的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傳感器等等,很多是來自于施耐德電氣的產品。后來在軌道交通業務領域里的TRC、數據采集管理系統、監控系統軟件Vijeo Scada平臺,這些解決方案都是基于施耐德電氣的產品構成的,目前在國內地鐵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為有這么長時間的、良好的合作關系,在我們做機器人產品的時候,施耐德電氣順其自然地就成為我們可以選擇的一個合作伙伴。另外,新松在國內機器人及其控制系統等領域,是一個具有領先地位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單位,本身有很強大的研發平臺和技術平臺。而施耐德電氣的PacDrive3也是具有獨到技術的全球領先產品平臺。在并聯機器人方面,新松公司和施耐德電氣雙方都是很強的公司,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強強聯合。”
圍繞這個話題,一旁的施耐德電氣事業部OEM銷售副總裁龐邢健也打趣地補充形容了兩家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我們兩家是有很悠久的合作歷史的,用人的成長比喻就是‘青梅竹馬’,后來因為并聯機器人大家一見鐘情,現在開始了非常好的一個蜜月期,當然我們希望今后能生出來一個非常健康、漂亮的寶寶,真正在中國的并聯機器人的行業應用上能夠開花結果。”
目前為止,施耐德電氣和新松機器人在并聯機器人方面合作是非常密切的,至于未來走到哪一步,龐邢健態度非常樂觀:“在其他業務領域,包括多關節機器人上面,我們現在也在找一些契合的合作點。所以未來也會有更多的信息來分享給大家。”
邱繼紅也透露:“新松的關節機器人產品,是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在863計劃中的項目,經過了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這些科技攻關項目,有著很深的技術積累,也形成了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平臺。新松機器人是一個開放性的公司,不排斥多種技術、多種平臺融合。新松機器人跟施耐德電氣的合作也會是全方位的,除了并聯機器人,在其他方面的合作,我們都有一定的想法。”
除了和新松的合作,施耐德電氣也在尋求與其他一些國內OEM廠商和機器人系統集成商的合作機會。“我是這么看的,在中國,施耐德電氣一直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在能源和生產兩方面幫助客戶提升效率的專家。隨著中國‘智慧工廠’概念越來越成熟,施耐德電氣有自己非常領先的產品、解決方案和行業應用知識,施耐德電氣希望通過合作的方式引領更多的國內企業轉向‘中國創造’。” 被問及未來施耐德電氣在助力中國機器人集成商方面的計劃與策略,龐邢健著力向記者介紹,“不管是在市場開拓或者是在商業上,施耐德電氣都有自己的優勢。而新松機器人,在十幾年發展中也積累了大量非常有優勢的行業應用。所以,施耐德電氣非常愿意和新松這樣的OEM或者是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強強聯手,共同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引領廣大的OEM企業或者是最終用戶,走向國際最先進的水平,最終走向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的‘智慧工廠’。”
眾所周知,不管是“智慧工廠”還是“數字化工廠”,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也包括中國都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熱的話題。施耐德電氣理解的“數字化工廠”不是簡單的在原有的產品或者硬件上去做一個提升,而是從整個的數字化,包含軟件的平臺、對最終用戶需求的快速響應與深入理解。這里面涉及很多先進的技術,比如云計算技術、設備和生產工藝的互聯,尤其是在無線互聯上。另外,還包括一些產品生產周期管理上的計算和理念。“數字化工廠”對制造廠商提出了一個非常全面、復雜的要求。
龐邢健進一步強調:“未來‘數字化工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施耐德電氣作為一個全球能效管理專家是可以提供一個全面的、完整的解決方案。施耐德電氣去年并購了英維思,今年已經開始了正式整合,目前進行得非常順利。今后,軟件應用上的開發會是我們與機器人企業合作的重中之重。英維思所有企業級軟件加上施耐德電氣自身的軟硬件產品解決方案,以及在系統集成方面的經驗,再加上類似于新松機器人這樣的國內最強的制造企業,將形成強強聯手的局面,助力中國在此進程中成為一個全球領先的國家。” (CEC張曼利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