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正推進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這次疫情帶來了前所未有挑戰的同時,也讓社會各界更清楚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價值。
尤其最近,中國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基建"推進進度,毋庸置疑將加速數字化發展。而數字化轉型涉及到軟件開發、軟硬件融合、系統集成以及數據分析、智能化控制等多個環節,并且還要落地到具體應用場景,這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非一家之力可以完成。
在此過程中,不僅僅是大企業,中小企業也是至關重要的推動力量。但中小企業面臨技術和市場局限、資金不足、人才緊缺等瓶頸,如何將其納入數字化浪潮是無法規避的一大挑戰。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
中小企業大有可為
對所有企業而言,在數字轉型過程中,無論是5G、云計算、AI,還是IT技術,要與具體的應用場景相結合。但一些通用技術很難被拿過來直接使用,也就是存在IT如何融合OT的問題,這實際上是數字化轉型的最大挑戰之一。同時,數字化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利用已積累的數據提升產品質量、生產的靈活性和生產運營效率。
此外,盡管大企業對某些領域所需的工藝及應用場景有深刻理解,但很難覆蓋所有需求,有著更高靈活性的中小企業則能夠發揮更大優勢。很多中小企業通常深耕于某些特定領域,不斷提供縱深的服務,從而獲得了挖掘更深層次技術運用和開發的機會,這也是推動數字化最重要的驅動力之一。
例如,拉鏈生產企業屬于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由于自動化水平較低,不少染色生產線上還依靠人工來進行上下料等操作。成都瑞克西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為了幫助客戶在染色加工環節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希望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訂單管理、排產、立庫管理、質量檢驗、遠程運維等多種定制化功能。
而這種小而專的需求,對于一直從事拉鏈染色生產線研發和生產的瑞克西來說,更容易實現。瑞克西基于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 機器解決方案開發出"拉鏈染色調度系統",使得整體生產增效10%以上、節能20%。此外,瑞克西的業務模式也因此有了改變,除了向客戶提供用于拉鏈染色的全套數字化產線設備外,還可以把設備放在客戶車間對拉鏈染色,實現了從出售"設備"到出售"機器小時"的轉變,開啟了數字化運營過程。
"入圈"共謀發展
通常情況下,由于缺乏技術、資金以及生態支持,中小企業很難自發開發應用場景,并實現規模化復制。中小企業需要一個兼具軟硬件能力、充分了解市場,且擁有開放生態的中間平臺,幫助自己提升技術實力,從而有效解決問題,最終形成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從整體上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
施耐德電氣基于工業物聯網的EcoStruxure正是這樣一個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平臺。目前全球已經有2萬多名系統集成工程師和開發者、65萬個服務提供商和合作伙伴依托這一平臺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在搭建合作伙伴體系的過程中,施耐德電氣通過分享前沿的知識促進伙伴和自己一起成長,包括助力傳統中小企業成長為數字化合作伙伴。
江蘇聯固電氣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高低壓成套開關設備生產的企業,2016年聯固電氣正式成為施耐德電氣Smart Panels授權合作伙伴。此后,通過與施耐德電氣不斷的密切合作,聯固電氣獲得了包括各種定期培訓、獲取行業前沿信息等有效支持,順利開啟了配電設備的"服務型制造"數字化轉型之旅。如今,聯固電氣已形成了極具特色的"線上監測"、"線下運維"、"應急搶修"的運維服務模式,成功入選江蘇省四星級上云企業,不斷獲得新商機。借助施耐德電氣智能配電平臺,聯固電氣已成功幫助20家當地電力企業參與了江蘇省政府的電力需求側響應工作。
近日,為了進一步把中小企業納入到推動數字化轉型的版圖中,施耐德電氣攜手聯想、AWS和清華全球產業研究院共同發起"共創生態圈,共筑工業夢--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為工業生態用戶、中小型企業和開發者提供平臺和培訓,促進中小企業開發出可復制推廣的工業場景解決方案,加速其成長為優質綠色智能制造工程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提供商。
朋友圈是本土化重要組成部分
事實上,與合作伙伴共贏的"朋友圈"模式,正是施耐德電氣在中國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法寶之一。從一開始與銷售伙伴展開合作,到聯手供應商實現上下游產業鏈資源整合, 再到現在推動開放的數字生態圈建設,以及助力中國伙伴走向國際,都是施耐德電氣朋友圈戰略不斷深化的過程。
現在,施耐德電氣的"朋友圈"既包括客戶、供應商、分銷商、科技公司,也包括高校、創業公司、行業協會、標準化協會等機構,已形成多層次多格局的生態圈聯盟,這正是施耐德電氣在中國推動自身與用戶數字化轉型最堅實的基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中國中小微企業占全部企業數量的99.80%,是促進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保持就業穩定的重要力量。我們希望與更多的中小企業聯手,由點到線及面并延伸至整個生態圈,共同推動中國產業數字化轉型,實現高效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