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到電機控制常用的接觸器產品時,通常會分為進口品牌和國內品牌兩大陣營。其實,幾大進口品牌的接觸器都已經實現了國內生產,甚至研發也已經本土化,施耐德電氣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家。
早在1996年,施耐德電氣就和上海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上海施耐德工業控制有限公司(SSIC),專門本地化生產接觸器、電動機斷路器等動力控制和保護產品。今年,恰逢該公司成立二十周年,我們借其二十周年慶典之際參觀了位于上海綏德路的生產工廠,并采訪了施耐德電氣合作業務中國事業部市場部副總裁朱文沁和動力控制和保護產品市場部總監古月。除了對該公司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之外,我們更可對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成功做一個管中窺豹。

施耐德電氣合作業務中國事業部市場部副總裁朱文沁(左)、施耐德電氣(中國)工業事業部OEM銷售副總裁龐邢健(右)為SSIC二十周年慶典揭幕
扎根中國:二十年累計生產9000萬只接觸器
自從1987年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資工廠之后,施耐德電氣在90年代開始了在中國的大規模投資,至今全國已經有26家工廠。而SSIC是施耐德電氣在華的第三家工廠,其成功與否對施耐德電氣中國后續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實上,這家工廠也得到了施耐德電氣的高度重視,成立不久就引進自動化生產線,2000年獲得ISO9001認證,2002年為進一步擴大產能搬遷到現址,2012年支持武漢工廠成立,2014年啟動精益生產項目。同時,SSIC的發展速度也相當驚人,2004年產量突破300萬只,2007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2011年銷售額達到近20億元。在20年間,SSIC相繼實現了多個系列接觸器產品的本地化生產,包括D2C/D2N系列、TeSys D系列、EasyPact TVS系列、TeSys D EverLink系列和EasyPact TVR系列,并將于2017年2月推出全新EasyPact D3N系列產品。
"工廠成立伊始,就秉承施耐德電氣'質承經典'的理念,堅持施耐德電氣嚴謹的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引進先進的生產線、質量管控流程和工藝,把握行業和技術發展趨勢,不斷提供市場最需要的產品。目前全球范圍內在使用的施耐德電氣接觸器大約有4億只,而上海工廠20年已經累計生產了近9000萬只,SSIC毫無疑問是施耐德電氣在中國最大的接觸器生產基地。"曾在該工廠工作多年的古月向記者表示。

施耐德電氣合作業務中國事業部市場部副總裁朱文沁
贏在本土化:從投石問路到成為真正的中國公司
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發展大致可以歸納為這么四個階段:從1987年合資成立天津梅蘭日蘭開始投石問路,到90年代的施耐德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成立開啟第一輪大規模投資,進入新世紀之后開始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實現大量的技術轉移,到2011年至今成為真正的中國公司。如今,施耐德電氣中國已成為業績總額位居集團第二、員工總數名列集團第一的本土企業,擁有28000名員工,45個辦事處、3個主要研發中心和26家工廠。
對于施耐德電氣為何二十多年來能夠在中國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我們不妨通過分析SSIC二十年來的成功原因管窺一斑。
朱文沁在談到SSIC自創辦以來就取得高速增長的原因時表示,除了外在發展環境有利外,"主要在于施耐德電氣進入中國之際,堅持本地化為中國快速增長的市場做準備。較競爭對手而言,這一決策使得施耐德電氣處于領先地位。"
據朱文沁介紹,施耐德電氣一直在實施中國原創的本地化戰略,"在中國,為中國"。本土化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只在中國生產,而是要求從市場需求的發掘、產品的定義,到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以及銷售,整個業務鏈都要在國內進行本地化,還包括從高層管理團隊到年輕員工的人才梯隊資源的本地化。
朱文沁認為,施耐德電氣的這一十分徹底的本地化策略,給整個集團的發展帶來了超乎意料的回報。首先是SSIC在傳承法國高品質產品技術的同時,更從中國市場應用需求出發,生產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其次,SSIC相關配套的研發、實踐與中國研發中心無縫連接,使得中國研發能力快速提升。另外還有SSIC的成功經驗為施耐德電氣2011年開始的"西進戰略"提供了支持,在創建武漢工廠時,從綠地建造,直到能夠快速投產,很多經驗、人員、技術都是從SSIC遷移過去的。
共"觸"未來:長期投資和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其實,經過二十多年的技術發展,SSIC主打的接觸器產品無論在技術和應用上都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能否跟上這些新的變化,能否長期持續投資決定著SSIC工廠是否可以再創多個輝煌的二十年。
對于接觸器市場的變化,古月分析指出,"雖然電機控制總體上有從硬件控制到軟控制的趨勢,但這個趨勢并不是特別快,而接觸器在全球范圍內最明顯的改變是,接觸器下游設備的比例在逐步地發生改變,比如說十年前70%以上是電動機,到現在已經退化到只有60%。"
除市場變化外,新建的武漢工廠也分流了部分接觸器的產能,所以SSIC的銷售額在2011年達到最高峰后出現了回落。對此,古月并沒表示擔憂,"現在接觸器在電動機控制以外的應用市場增長很快,比如在新能源領域、風電、光伏這些電阻性的負載,需要快速或高效的斷開和閉合,必不可少地用到接觸器。而這一部分都是大規格功率的產品,單值很高,帶來的市場容量不容小覷。"對于存量市場,古月也表現樂觀,"一方面多年前買的設備、器件也到了需要維保的時候,另一方面由于以前的產品不具備通訊、預測維護等功能,風險較大,也需要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了。"
在SSIC工廠,除產品更新換代外,內部也在持續改進和優化。在2013年為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及穩定性,啟動了持續精益生產項目Eagle。在2015年,為了更高效控制及改進工藝新建了多功能實驗室。另外,SSIC工廠也在不斷實施自動化和智能化改造,生產更高精度的產品,生產效率也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現在客戶或者不同的行業用戶會提出越來越多自身的需求,SSIC將通過智能制造,實現定制化的生產,比如說O2O或者end to end的生產,客戶提出什么樣的需求工廠生產出來什么樣的產品。" 朱文沁對SSIC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在SSIC二十周年慶典上,朱文沁表示,"SSIC成立二十周年標志著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又一里程碑,以及施耐德電氣在華長期投資和成長的決心和承諾。二十年的風雨歷程,SSIC一方面促進了中國接觸器產品乃至整個制造業的制造能力提升,另一方面,SSIC的成功很好地詮釋了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為中國"本地化理念,對整個施耐德電氣中國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