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過程操作描述文檔
發布時間:2015-03-24 作者:Oren Yulevitch
在過程控制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及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平臺上開始編程,有些步驟是必須遵守的。有的時候你會覺得這些步驟僅僅是口頭提醒,但是在一個受控的環境中,這些步驟都是被嚴格寫下來并需要被遵守的。不論這套方法論如何被應用,第一步永遠是“理解需求”。

圖1 每個過程操作都有4個階段:1)空閑;2)執行前準備;3)執行;4)終止;圖中顯示了各個階段之間的轉換。
當控制系統編程者被要求為控制過程而編寫或修改程序時,第一件事情就是他們應該得到一份需求描述文檔。
不同名稱的需求描述文檔
這類需求描述文檔往往在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命名。在自動化水平高的制造領域,特別是在食品醫藥領域稱為用戶需求規范(URS);在需要大批量處理的行業,被稱為基本過程操作(BPO);在連續操作的工廠,被稱為概念功能規范(CFS)或簡單功能規范(FS)。

圖2 圖中所示為一個簡化的設備單元圖,包括清潔的水箱(T-8)、泵(P-160)、1個循環閥,3個多管閥,1個接收水箱。具體操作過程是控制水從T-8流向T-9。
BPO文檔是創建一個控制系統的第一步,它是一個通用文檔獨立于其所將實施的平臺。BPO文檔必須包含大量的細節,這樣過程控制工程師和編程者就可以利用這個文檔創建詳細的功能規范(DFS)文檔。DFS是基于BPO文檔的對用于具體類型的控制系統的“翻譯”。瀏覽DFS文檔可以幫助控制工程師和編程者編制控制軟件。

圖3 如果初始邏輯狀態過于復雜,那么邏輯應該被描述的更加清晰。圖中所示是一個復雜邏輯的例子。
BPO文檔應該回答兩類基本問題:1)正常的工作情況下,過程的表現是什么?2)何種措施可以應對預料不到的情況?
BPO文檔是對過程狀況和操作的描述,大多數情況下是需要在控制器而不是在人機界面中實現的。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根據最初的設計思想記錄了各種過程操作的基本理念,并且可以被過程工程師閱讀和理解,從而保證了在將來操作中的易維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