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描述
水泥是一種資源消耗型產業,其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電、水和油,其中,煤和電的消耗量非常大,這兩者約占水泥生產成本的70%以上。目前企業對于這些能源的使用沒有進行實時監測和連續的記錄,對于能源質量和設備的運行狀態、運行環境也不清楚,有的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另外,由于沒有建立用能平衡系統,對于能源在運輸、傳送等過程中的損耗程度和使用情況不甚了解,造成了大量無謂的浪費。
水泥生產過程中,各類用能設備對各種能源的負荷需求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水泥生產中涉及的許多大功率高、低壓設備都是在滿負荷的運行,并沒有隨著實時的功率需求進行變化。
目前,國內水泥市場的競爭已從區域化競爭逐步進入全國性競爭階段;水泥生產進入微利時代,各個大型水泥集團都是以量取勝,所以,如何降低水泥生產成本,對于水泥企業是至關重要的,有時甚至關乎到企業的存亡。而通過能源管理系統進行能源數據的累積,計算每噸水泥的能源消耗量或每個生產班組的能源消耗量,建立用能考核定額,作為降低水泥生產成本的重要依據。
為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能源管理系統,對水泥生產過程進行三級在線計量,并結合水泥的生產工藝進行設備的節能控制,從而保障水泥生產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為節能降耗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
能源管理系統功能概述
基于紫金橋實時數據庫系統平臺構建能源數據在線監測、能源自動化節能控制,對能源數據進行采集、分析、處理、存貯、顯示、打印、發布、上傳等。
完成以下功能:
電、煤、水等各類能源實時在線三級計量,實時監控;
能源質量監測;
自動化節能控制(空壓機、泵、風機等),設備的啟停等;
集成DCS、PLC和MIS系統的能源數據;
能源數據采集、分析、處理、存貯、人機界面、圖形及表格化顯示、統計分析、打印、發布、遠傳等功能。
系統建設目標
采用紫金橋實時數據庫平臺,結合計算機網絡等信息化技術,實現能源實時在線計量、能源質量監測和能源自動化節能控制,集成企業能源系統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生產調度和管理能源等功能,建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
通過能源實時在線計量和能源質量監測,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通過能源實時在線計量、監測和系統化的節能控制,實現能源管控一體化,達到2%的綜合節能率。
2.需求分析
2.1企業能源消耗基本情況
主要能源消耗是固體煤炭和電能。
能源種類如下:
一、一次能源
煤、電、水。
二、二次能源
三、壓縮空氣。
2.2能源管理功能實現
2.2.1供煤系統
記錄進廠的煤炭數量,統計用煤總量;
通過皮帶秤、轉子秤、沖擊式流量計等計量裝置進行生產工藝流程中用煤量的統計。
2.2.2供配電系統
實時監測各類供電回路的電壓、電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數、頻率等參數;
實時監測各類供電回路的開關狀態,供電回路三相不平衡監測,缺相及開關跳閘報警,變壓器、開關及電纜工作溫度超限報警等;
實時監測電能質量,提高用能安全性,避免設備的損傷;
實現三級計量;
進行用能診斷,盡早發現功率因數偏低、供電電壓偏高等情況,并提示相關人員予以處理;
在線分析各種用電回路的需量,識別有效負荷與無效能耗,廠區配電網線損分析、變壓器負荷率及效率分析等。
2.2.3供水系統
對各主要用水點(計量到車間級)進行實時計量;
建立水平衡系統,實時分析管網的工作狀況,及時發現跑、冒、滴、漏等異常狀況,避免能源的無謂浪費。
2.2.4壓縮空氣系統
對各主要用氣點進行實時計量;
建立流量平衡系統,實時分析管網的工作狀況,及時發現跑、冒、滴、漏等異常狀況,避免能源的無謂浪費;
根據用氣量實際需求,實時調節壓縮機出力。
3.系統方案設計
3.1架構圖
3.2系統軟件結構圖
3.3系統功能
(1)各種能源實時分類、分戶(各個分廠、車間)及三級精確計量,計量數據遠程傳輸并存貯在中心實時數據庫。
(2)系統實時監測各供電回路的電壓、電流和功率等電力參數,在線分析各種用電回路的需量與質量,識別有效負荷與無效能耗,廠區配電網線損分析, 變壓器負荷率及效率分析等,從而可通過技術或行為節能方式,實現企業的有效節能。
(3)系統實時監視各類供電回路的開關狀態,有功無功無功率,供電回路三相不平衡,缺相及開關跳閘報警,變壓器、高耗能設備超限報警等,從而確保供配電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4)對泵、風機和空壓機等大功率電機,采用變頻調速,并實現變頻器實時在線聯網,實現根據需量動態調節,達到節能的目的。
(5)對水管網系統建立流量平衡系統,在對各主要用水進行精確計量的同時,實現系統流量的平衡對比。實時分析管網的工作狀況,及時發現跑、冒、滴、漏等異常狀況,避免能源的無謂浪費。
(6)采用棒圖顯示各類能源消耗大小,用餅圖顯示各分項電耗所占的比例,用趨勢圖顯示能耗的變化趨勢;
(7)系統按日、月、年打印或顯示用能消耗報表,并可提供用能的同比與環比報表;
(8)以實時監測數據為依據,對企業用能進行能效分析,包括企業整體用能及各重點生產工藝和重點用能設備的能效分析。通過實際的分析對比,挖掘各方面的節能潛力,實行節能改造,實現企業有效節能。對已改造完成的項目,通過能效分析數據來驗證節能效果。
(9)通過與現有系統的融合與對接實現數據共享,提高企業能源的自動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對企業的生產起促進作用,使產品的生產數量與質量更有保證;
(10)軟件采用模塊化結構,方便今后系統的擴展。
(11)系統能耗數據可遠程上傳至集團中心能源管理中心。
結合生產工藝,在保證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進行節能控制。